近日,家居建材行业的资本领域传来多个声音:新明珠、马可波罗接连披露IPO,箭牌、慕思、森鹰等接连过会……但也有企业因“市场整体环境”宣布终止,主动撤销IPO,比如曾经的互联网家装代表企业“土巴兔”。
7月18日,土巴兔向深交所提交《土巴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同时保荐人中金证券也向深交所提交了撤回土巴兔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土巴兔联合创始人王国春在微博做出回应称,此次土巴兔撤回创业板IPO,是基于对当前市场整体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未来将视合适的时机重新启动上市计划。
事实上在土巴兔撤销IPO之前,曾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涵盖32个大类136条问询,涉及不少敏感信息,包括:股东架构、对赌协议、经营数据、预收款项、处罚等。
营收增长利润反降
2021土巴兔营收6.8亿元
根据此前土巴兔披露的IPO申报稿内容,按照原计划,土巴兔拟发行6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资金7.04亿元。
从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土巴兔的营收持续增长,分别为6.8亿元、6.15亿元、6.5亿元;净利润却有所波动,分别为7,967.90万元、8,659.75万元、7,032.95万元。
其中,由于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装修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加之公司基于经营战略调整考虑,主动终止自营家装业务,2020 年营业收入相比2021年下滑9.54%。按照互联网家装线上交易额口径统计,2020年土巴兔在互联网家装市场中的占有率为5.5%。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这其中占大头的为线上平台业务,2019年-2021年,土巴兔这一板块的业务金额分别为6.55亿元、6.15亿元、6.54亿元,占比分别达到96.34%、99.94%、99.88%。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土巴兔各板块业务盈利模式如下: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截至报告期末,土巴兔业务已覆盖352座城市,平台累计留存装修意向的业主数达3,431.2万人、累计注册13.3万家家装企业、1.07万家家具建材供应商,成功匹配业主与装企891.8万次。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在风险预估方面,除了常见的风险提示外,土巴兔还提到了内控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存在未弥补亏损的风险,包括:曾存在业务资质瑕疵的风险、曾存在无证开展资金托管和结算业务的风险、平台责任相关的风险、股东之间股权回购条款存在执行的风险、用户信息收集或使用不当带来的风险等。
在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存在未弥补亏损的风险中,土巴兔提到,公司在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时,截至 2020年11月30日,发行人母公司存在未分配利润为-1,935.25万元。主要原因系公司在发展前期为迅速拓展业务规模而投入销售、管理及研发费用较大所带来的经营亏损。随着公司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报告期内,公司已经实现盈利。
遭证监会136条问询
负债率、资金监管2颗“雷”
这并非土巴兔首次冲击资本市场,从2018年起,土巴兔便多次申请IPO。2019年年初,土巴兔在港交所的上市申请,被列入“没有进展”板块中,并被标注为“失效”,这意味着土巴兔没有主动撤回申请,但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补充相关材料推进上市流程。
根据当时媒体的披露情况,认为“失效”主要在于土巴兔资金问题上埋下的两颗雷:
第一颗雷是负债率高,财报数据显示,土巴兔2015年到2018上半年,三年半净亏损30.63亿元,资产负债率在2018上半年上升到了356.62%。
另一颗更大的雷则是土巴兔的6.57亿存管资金,这个直接涉及到是否“涉嫌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的合规问题。存管资金,是业主和装修公司、土巴兔签订合同后,业主把钱一次性全托或者分批托管到土巴兔的存管账户。然后,土巴兔再根据工程进度,分五次支付给装企,其中最后一次会在竣工后的30天支付。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这两颗“雷”在土巴兔最新的IPO申报稿中,有所变化。根据IPO申报稿,2019年到2020年间,土巴兔“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从108.25%降至38.70%, 2021年末又为33.74%。2020年末,土巴兔合同负债大幅下降,报告期各期末,土巴兔预收款项/合同负债余额分别为1.07亿万元、0.96亿元和0.805亿元。
提及降幅较大的原因,土巴兔在问询答复中提到,关键在于——
1、缩减自营业务板块:公司自2017年末开始收缩自营家装业务,并于2019年将从事自营家装业务的子公司出售,相应减少预收账款1,565.58万元。
2、加强与头部装企的合作,调整平台装企结构:2019年,为更好地服务并满足平台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订单匹配效率,公司对平台中活跃度较低的中小规模装修公司进行清退,相应期末预收账款有所降低。
3、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家装企业日常经营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公司预收服务款有所降低。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另一个关于由监管资金带来的经营合规性问题,土巴兔于2018年6月主动调整业务服务方案,通过平安银行向发行人及其平台用户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并逐步将托管装修款资金调整至平安银行的“电商见证宝”支付结算平台。2019年至2020年,发行人来自平安银行的收入分别为1,039.68万元、1,496.97万元。
但这也收到证监会连发多个问题,包括:是否构成非法集资、是否存在使用资金从事类金融业务的情况;平安银行“电商见证宝”支付结算平台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市场是否具备同类案例等。
齐家网营收利润双降
互联网家装面临路径难点
总而言之,随着土巴兔终止IPO,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家装上市企业仍只有齐家网一家。6月30日,齐家控股发布2022财年年报,称在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实现营业收入9591.30万港元(8261.9458人民币),同比下降20.4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23.00万港元(450.51),同比下降64.08%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从2014年前后的雨后春笋,2015年的爆发之年再到目前的不温不火,面对千亿规模的互联网家装市场,仍未有稳健而持续的运营模式出现。
从现状来看,当前家装消费者最大的痛点主要来自两个部分:材料价格和装修质量。但互联网装修平台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两个痛点。
以齐家网、土巴兔为代表的流量型信息撮合模式来看,它们是平台聚集装修公司,自身扮演中介角色,依赖卖信息赚钱。根据土巴兔的招股书,一条业主装修信息卖给商家,土巴兔的单均价为427元/个,一般一条信息能卖给3个商家,平台预计能收取1281元,再通过层层转包的模式赚取差价。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这种层层转包的模式,本质是让大部分装修公司变成了转包公司——互联网平台接单,卖给装修公司,装修公司再卖给工长,平台、平台通过信息差与层层转包模式的产生利润。
羊毛出在羊身上,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到家装公司以及建筑材料商的身上,互联网家装如何做到品质化、标准化的交付,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难点。
记者:唐映如
(文章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