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一家转锂电!泛高安超54条线、近3亿㎡年产能退出,哪些实力陶企迎新战机?
高安全面气改之下,尽管仍有实力陶企新技改线点火投产,但是难掩再次提速产区去产能的大势。
然而,高安产区内部产能的重构,或致华中产区迎来一轮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虽不会跟2015年左右淄博“气改”那么激烈。
据陶业时讯11月2日的最新消息,三星集团旗下好望角实业日产近4万㎡的400*800规格中板最新技改线成功点火投产。这是好望角实业今年8月产区首发防滑大理石瓷砖之后,企业又一匠心质造新举措。
好望角实业董事长蔡丰雷在点火仪式上透露,三星集团紧抓锂电风口,已抢得先机。不过,他同时强调,即便当前产区面对气改成本攀升洗牌或加速,但好望角实业凭借雄厚实力,有能力和决心在瓷砖领域做到“剩者为王”。
正如蔡丰雷所言,高安气改带来的成本高压,又爆出产区一家陶企要跨界。
据陶业时讯最新消息,位于高安陶瓷园区的中阳陶瓷刚刚签约,也要转产锂电。行业人士透露,此次中阳陶瓷转战锂电合作模式为中阳陶瓷出土地和设备,锂电相关合作方出矿源和销路,这与产区人士透露的铭瑞陶瓷通过股份合作转锂电模式基本一致,也深度反映了当前陶瓷企业老板挺进锂电新赛道的新构想。
据陶业时讯的了解,中阳陶瓷现有3条瓷砖线,分别涉及中板、抛釉及750*1500规格大板,日产能近近9万㎡。产区人士告诉陶业时讯,该企业的750*7500规格大板为新建线,建成点火之后基本未能正常在产。
至此,截止目前泛高安已超54条生产线、日产能近百万方(含西瓦)全面退出,如果以每年300天正常在产时间计算,高安一年之内退出的年产能已经接近3亿㎡。
陶业时讯通过公开数据和逐一深入调查获悉,截止11月2日,产区产能退出的陶瓷企业多为2条线。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退出企业慢慢延伸至拥有三四条大线的产区中型企业。
陶业时讯统计的大数据显示,今年开年之初还在被行业广泛看好的黄金规格750*1500大板,至今已退出三条线、日产能近9万㎡。这也从一定层面反映出,陶业时讯此前报道该品类也已陷入内卷的残酷现实。

(图片来源:陶业时讯-公众号,侵删)
而600、800、600*1200规格仿古、通体和抛釉(相关规格混烧居多)等常规品类退出最多。其中,专窑专烧的800规格通体、抛釉退出多达5条线、日产能近20万㎡;相应规格混烧的多种规格产能退出7条线、日产能超过22万㎡。作为产区产能最大的中板品类,也已退出4条线、日产能超12万㎡。此外,西瓦品类产能退出多达9条线(含表中遗漏的赣虹陶瓷2条),而小地砖、楼梯踏步、大规格岩板及色砖等相应品类也有不同程度的产能退出。值得注意的是,产区还有2条木纹砖(日总产能约2万㎡)、2条小地砖产能也纳入拟改锂电的规划,但目前正常仍然在产,而未列入此次的表格统计中。
产能退出的同时,渠道集聚产区头部企业、部分产能出走高安的趋势日益明显。
据行业人士透露,随着800规格相对较大规模尤其是格来利陶瓷单线日产超4万方大产能生产线的退出,给近些年产能急速扩张的罗斯福带来了巨大机遇和产能消化新出口。由于罗斯福陶瓷具有全品类的产品优势,当前不仅是行业头部品牌oem合作正劲,高安本土贴牌、工程的订单近期也在大量涌入。
与此同时,同样具备全品类优势的金利源陶瓷集团,也凭借中板品类全国产能最大和性价比优势,加上其在上高、宜丰基地布局的产区内相对成本优势,在这波产区转产锂电、产能退出的风潮中斩获订单和新渠道商不少。
仿古品类方面,高安周边产区的上高奥古特企业、宜丰精隆陶瓷也在乘机“收割”。据陶业时讯了解,奥古特坚持走自有经销商渠道和工程订单,得益高安产区仿古产能的一定压缩,尽管今年仿古行情相比往年走低,但是仍保持了较高产销率。精隆陶瓷今年以来因势利利导,全面加大了贴牌渠道的开拓,也因此使得该企业今年产能得到有效释放,今年以来的产销总体良好。
尽管楼梯踏步瓷砖该品类市场相对较窄,但是因为其产品相比大理石的性价比优势等因,金唯冠陶瓷在几年前收获因金牛陶瓷倒闭遗留的大量客户之后,金丽陶瓷楼梯踏步产能的退出,再次增强了其产能消化和渠道延伸能力。
高安转战锂电潮加速的产能退出,同样让高安本土太阳、华硕、格仕祺等其他企业获益不少。而高安周边产区的上高天瑞、瑞州,宜丰的世纪新贵、奥巴玛及九江的新宏信、新寰宝等企业,也被更多寻找新厂家的渠道商看好,其中重要原因是距离高安近,配货相比更远的其他产区方便。
不过,在华中陶瓷总部基地瓷都国际总经理杨玉飞看来,纵观行业当前形势,加剧的不仅是高安去产能,高安能够转战锂电这是其他产区所没有的机遇。杨玉飞分析认为,高安全面气改一定会推动产区头部企业和实力企业进一步增强品质、提升品牌,甚至加大佛山品牌的合作,来应对成本攀升、市场之变。华鹏、格莱美陶瓷分别牵手华硕、太阳,相继落户瓷都国际,构建超千方以上品牌展厅,凸显了行业与产区未来的某些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安仍是值得期待的产区。
引人关注的是,泛高安更外围的产区——湖南、湖北产区部分优质企业,敏锐捕捉到泛高安因去产能而导致的不少渠道商需要寻找新厂家的新机遇,因而对此也是“虎视眈眈”。
事实上,已有陶企开始设法发力加入角逐,并取得初步成效。陶业时讯最近获悉,上个月月底就有高安一大型批发贴牌商成功与湖北杭瑞达成合作。
作为湖北乃至华中产区领军头部企业,其实杭瑞陶瓷早就在为迎接这轮高安去产能热潮做准备。据湖北杭瑞陶瓷销售总经理吴练透露,公司正在加强行业优秀销售团队的引入和打造,同时重点聚焦产品创新、生产质造优势,进一步在华东、中原等销区更强发力。此外,公司还推出了华中乃至行业全新的定制模式,做强企业渠道、为客户做大价值。
在湖南产区,凯美陶瓷则希望引导原有高安陶瓷产区的经销商,更多关注全新品类的开拓。作为是华中产能最大的罗马艺术瓷砖企业,该公司正以产品差异化的新模式深耕渠道,来吸引因原本与高安产区厂家合作的经销商加盟。
湖北宜昌楚林陶瓷营销总经理卢文华也表示,公司拥有5条庞大产能、几乎涉及全品类产品,完全具备面对行业与产区洗牌重构大变局的实力。据他透露,目前该公司正通过全面升级产品、品牌重塑,来夯实渠道进一步优化的战略布局。
在湖南宏康陶瓷总经理严伟香看来,9月以来的煤价涨幅大涨,让本身就没有利润的陶瓷加速洗牌,高安产区的锂电转产潮就是产能过剩、市场低迷的当下行业发展一大特征。他认为,各大产区陶企短时间还会遭遇一定阵痛,但后面肯定会有空间的,企业首先要有能活下的能力。
(文章来源:陶业时讯-公众号,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