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陶企发布最新财报。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5家上市陶企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总额约70亿元,相比2021年底的99亿元大幅减少;其中4家陶企计提减值损失合计超20亿元。
为加强对地产工程业务的风险管控,不少陶企调整业务结构,并优化客户比例、减少大客户依赖。一陶企在2018年前5大客户合计销售额占比近60%,2022年时已降至17.21%,下降幅度超7成。有陶企在小B端(市政、企业总部、家装、整装、大包公司和设计师渠道等)的业务收入已超大B端业务收入(房地产战略工程)。
有专业机构指出,虽然资产减值让陶企短期利润承压,但大额计提后风险基本出清,2023年盈利修复的确定性较强。
陶城君也发现,不少陶企在经销、零售渠道增长明显。一陶企在2023第一季度零售渠道同比增长46.47%,另一陶企则在2023第一季度经销渠道实现销售收入4.15亿元,同比增长10.28%。
与此同时,各大陶企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赛道,医疗、康养、城市更新、商业连锁、文体、交通等项目成为陶企重要的发力方向。

(图片来源:拍信创意,侵删)
5家陶企应收款超70亿元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据财报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5家上市陶企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总额超70亿元,相比2021年底的99亿元减少近30亿元。在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下,不少陶企应收款项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减少。
4家陶企计提减值损失合计约20亿元,从计提比例看,各大陶企对可能涉及风险的应收账款(单个客户)都进行了充分的计提,其中高风险客户计提比例达80%-90%。
单位:亿元
| 2022年12月31日 | 2021年12月31日 |
|
|
|
|
应收账款 | 应收票据 | 应收账款及票据总额 | 应收账款 | 应收票据 | 应收账款及票据总额 |
|
陶企A | 11.48 | 1.12 | 70.65亿元 | 14.95 | 2.58 | 99.14亿元 |
陶企B | 10 | 1.08 | 12.74 | 0.4 |
|
|
陶企C | 20.43 | 0.47 | 33.42 | 3.87 |
|
|
陶企D | 4.85 | 0.39 | 6.02 | 1.08 |
|
|
陶企E | 20.28 | 0.55 | 22.43 | 1.65 |
|
|
有专业机构指出,大额计提减值让企业盈利能力短期承压,但计提后风险基本出清,2023年盈利修复的确定性较强。
陶城君也发现,2023年第一季度,不少陶企在经销、零售渠道都获得较大增长。其中,陶企A在2023第一季度零售渠道同比增长46.47%、战略工程渠道同比增长90.48%。陶企C的财报也指出,2023年一季度公司不断优化客户结构,经销渠道实现销售收入4.15亿元,同比增长10.28%,经销渠道初步实现修复增长。
为加强对地产工程业务的风险管控,不少陶企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收缩头部销售客户的占比,以摆脱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
各企业前5大客户合计销售额占比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陶企A | 11.65% | 11.89% | 10.63% | 8.01% | 5.79% |
陶企B | 40.73% | 33.29% | 29.29% | 31.27% | 23.95% |
陶企C | 59.13% | 37.7% | 35.46% | 29.27% | 17.21% |
陶企D |
| 37.69% | 30.70% | 21.29% | 19.61% |
从近几年财报看,各企业前5大客户合计销售额占比均在下滑。以陶企C为例,其在2018年前5大客户合计销售额占比近60%,2022年时已降至17.21%,占比下降超7成。除了该陶企外,其它多家陶企的大客户销售额占比同样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调整业务结构
多赛道对冲下行冲击
目前,不少陶企均主动控制战略地产业务规模以减小风险,对风险较大的工程客户采取收紧信用政策等较为审慎策略,持续控制工程端收入占比。
业务调整之下,有头部陶企在小B端的业务收入已超过大B端。据陶企A发布的公 开 信息,其业务结构为经销渠道大C端占比72%(其中零售渠道C端业务收入占比约47%、小V端业务即经销工程渠道占比为25%)。公司总部直营工程中,房地产战略工程大B端业务收入占比约12%,小B端业务(市政、企业总部、家装、整装、大包公司和设计师渠道等)15%。
除此以外,陶企也从多渠道发力以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医疗、养老、城市更新、文体、交通等项目也成为重要赛道。有经销商曾表示,凭借岩板在零售大单、连锁项目、总部大楼、战略房企、公建地标等项目上的优势,大单数量快速增长。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以医疗为例,目前有多家陶企已将医疗康养视为潜力赛道之一。过去一年,有陶企已开始积极参与医疗行业展会,并针对医疗康养空间需求打造出专业的批量化生产流程系统。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医养健康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92%,康养产业规模到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8万亿元和22万亿元,对GDP拉动分别达到6%和8%。康养产业将成为继房地产业后,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产业。
风险出清,
更关注持续盈利空间
有专业人士表示,计提信用减值损失,通俗易懂地讲就是对原来已经存在的资产进行价值重估,贬值金额冲减当期利润,是个会计处理问题,不会导致资金流出,其本身不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实质性影响,“若计提的坏账哪一天又收回来了,则可以增厚今后的利润。”
有市场投资人士也表示,充分计提后,虽然会对当期业绩造成较大影响,但也相当于风险的一次全面出清。虽然资产减值让陶企短期利润承压,但在充分计提坏账风险后,随着运营改善、业绩复苏,未来盈利空间或逐步显现。
以装企为例,2021年,受房企暴雷影响,装饰行业也有多家公司出现大额坏账计提,其中金螳螂计提最为激进。2021年,金螳螂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金额达77亿元(公司2018-2020年年均归母净利润约为23亿元)。而在2022年,金螳螂财务报表中已出现减值冲回。最新年报显示,金螳螂2022年营业总收入达218.1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73亿元,较2021年亏损49.5亿元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为10.14亿元,较2021年亏损49.76亿元同样大幅扭亏为盈。
2022年以来,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频出,项目落地逐渐加速进而带动竣工超预期增长。有专业机构预测,乐观假设下今年竣工面积同比增速有望达9.16%,竣工的加速修复无疑有望带动瓷砖行业需求短期改善。与此同时,医疗、养老、城市更新、文体、交通、市政等民生项目也带来了更多市场空间。
(文章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