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陶瓷信息》在四川陶瓷产区走访发现,和全国其它产区一样,当地陶企正面临多重压力与挑战。
首先是成本压力增大。今年以来四川陶瓷产区的能源和原材料等成本明显上涨,尤其是当前供暖季期间能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其次是市场下行压力。房地产承压、渠道变革、价格战以及“广东制造,假一赔十”等多方因素叠加,使得四川陶企挑战重重。
有四川产区陶瓷人表示:“从没遇到过2023下半年这么难的市场行情”。
“广东制造,假一赔十”猛烈冲击
750×1500mm产品颇受影响
李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四川陶瓷产区有着能源和运输等成本优势。对此,当地陶瓷人用“我们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加以概括。
不过,随着四川产区各项生产成本的上涨,以及全国物流运输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它产区的陶瓷企业也已经能够在四川以及西南地区以价格进行“拼杀”。
例如,今年湖北产区一条日产7.5万㎡抛釉砖生产线的出现,就对四川陶企带来了一定影响。据四川当地陶企透露,湖北这条生产线凭借超大产能得以摊平成本,其800×800mm抛釉砖对比四川产区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而对四川陶企冲击最大的还是“广东制造,假一赔十”的流行,许多四川陶瓷人均表示,这是他们当前最为头疼的难题。

(图片来源:陶瓷信息-公众号,侵删)
“广东制造,假一赔十”对四川陶企的冲击为何如此猛烈?当地陶企分析,首先这是因为数十年以来,消费者已经形成了广东砖就等于高品质的固定的心智认知;其次是因为抖音和小红书等传播平台放大了这一卖点;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价格因素,强调这八个字的其实都是广东产区的四五线品牌,其产品价格基本可以和四川陶企拉平。
例如四川产区受冲击最严重的750×1500mm规格,有四川陶瓷人指出,广东四五线品牌的该规格产品比四川当地品牌只高一两块钱,但因为“广东制造,假一赔十”的名头就可以多卖5块,“而且还不用跟消费者多费口舌去解释什么四川瓷砖的品质一样很好,那你说经销商卖谁的?”
经多位四川产区陶瓷人佐证,当地生产750×1500mm规格的瓷砖窑炉今年最受影响,很多生产线都已停窑或者转产。
当前,为了弱化“广东制造,假一赔十”这八个字的影响,四川陶企可谓如履薄冰,甚至连宣传自身企业都要慎重考虑。
此外,也有四川陶瓷人指出,在广东产区生产成本高企、停窑率居高不下,以及许多外产区企业租赁广东闲置产能的背景之下,真正达到3C品质的广东砖还有多少?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图片来源:陶瓷信息-公众号,侵删)
渠道变革致使终端价格战加剧
多家四川陶企或于12月停窑
由于瓷砖的大批量生产模式以及规格、表面纹理同质化等因素,价格战已成为瓷砖产品竞争的基本形态,但近年来的价格战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
对此,有四川陶企负责人分析,价格战加剧或源于最近几年的渠道变革,由于房地产行业销售下行导致陶企慎重开拓工程渠道,但是产能要消化,业绩也要稳定甚至要增长,导致陶企纷纷转向包括整装、家装、批发等在内的大零售,而且抖音和小红书等传播平台抹平了曾经的信息差,更有许多商家直接将吸人眼球的低价贴在网络上,从而形成了当前加剧的价格战。

(图片来源:陶瓷信息-公众号,侵删)
一位四川当地的瓷砖经销商表示,当下的终端流量入口至少有80%都已被整装公司截流,而且整装公司压价严重,他指出“现在很多经销商都是负债经营,今明两年会成为一个坎”。
在厂家层面,由于价格战、渠道变革、“广东制造,假一赔十”等冲击,不少四川陶企今年销售对比往年有所下滑。有陶企负责人直言:“从没遇到过2023下半年这么难的市场行情”,往年的9、10、11月份其公司销量都在上升,但今年却在下降,形势非常严峻。而这也是全国各大产区陶企今年下半年面临的共同的现状。
据了解,下半年销售下滑的陶企并非个例,今年上半年四川陶企的产销率较高,但下半年即使较好的企业亦仅有七八成,导致今年许多四川陶企或选择在12月底之前停窑。这对比四川陶瓷产区往年基本不停窑,甚至还有陶企在大年初二就点火开工的情况,变化非常明显。
一位四川陶瓷厂负责人认为,未来几年,行业将淘汰更多的陶瓷厂,能够及时付清货款、发放工资并且保持收支平衡而健康存活下来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有陶瓷人分析表示,成本上涨叠加销售遇阻,陶企遭遇“两头堵”,这不仅是四川产区的困境,也是全国所有陶瓷产区共同面临的挑战。
(文章来源:陶瓷信息-公众号,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