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主持人朱广权走进了冠珠数字化示范工厂的《超“权”解构——一座会思考的瓷砖工厂长什么样?》主题视频在行业内刷了屏。视频以“权”新角度让网友打破惯有的传统瓷砖厂粉尘漫天、熙熙攘攘的思维模式。跟随主持人的走访镜头,了解到一块瓷砖如何在5G场景覆盖应用的智能工厂下从研发、生产、质检、仓储、物流、能源等不同的方向实现数据的全面贯通,深入了解AI识别产业化运用的特别之处……
事实上,近些年来,随着央视等官媒的镜头越来越多地走进马可波罗、蒙娜丽莎、新明珠等陶瓷企业生产基地内。也反映出部分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得到社会认可。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陶瓷行业的“工业4.0、智能化、数字化并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越来越多的陶企意识到这能切实地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生产间隔环节的效率、大幅降低成本、增加产值。据不完全统计,当前蒙娜丽莎、新明珠、马可波罗、箭牌家居、东鹏、顺成、金意陶……等陶企已经在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智能仓储、智能物流、数字化营销方面“悄悄”发力。
3亿至5亿、1.46亿…
这些陶企“逆势投资”
蒙娜丽莎在2021年启动数字化项目,蒙娜丽莎董事张旗康表示,“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三到五个亿,对标‘灯塔工厂’,完成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
新明珠则计划,总投资1.46亿元,在3年内完成数智平台建设项目,对公司信息化系统架构进行优化,通过对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及员工管理等业务系统核心模块进行升级,同时新增建设精工交付系统,打造陶瓷板材定制与铺贴服务资源及终端客户交付需求的匹配平台,提高公司从应用设计、订制加工,到最终铺贴落地的全流程体系化服务能力。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来源于新明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马可波罗也在IPO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将募集资金40.18亿元,用于江西家美、广东东唯、江西唯美、广东家美、江西和美等基地的智能化、数字化工厂建设/升级改造。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箭牌家居的招股书中也明确的指出,要提升公司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并募集资金进行“智能化升级技术改造项目”、“智能家居产品产能技术改造项目”等。
此外,陶城君也了解到东鹏、顺成、金意陶……等陶企也同样在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智能仓储、智能物流、数字化营销转型上“悄悄”发力。
业内人士表示,在竞争激烈的存量市场下,陶企的生存发展更多地需要依靠提升现代化水平、改善经营管理,需要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既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以满足工业现代化发展对环保减排、倡导绿色制造的要求。
效率、成本、库存…
多方优势的提升
对于陶企而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最直接的成效是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生产间隔环节的效率、大幅降低成本、增加产值。
“以前大家可能会觉得工业4.0、智能化、数字化更多是停留在概念层面,但是现在很多企业老板发现智能化、数字化真的可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科达陶机副总经理隋旭东说道。
这其中,用工数量的变化是显著的。金意陶副总经理朱炜煜曾为媒体算了一笔账,在2021年数字化工厂建成前,一条陶瓷生产线平均需要约153名位员工,如今只需86名左右,按照“三班倒”的工作模式,平均每班需20多人。
用工减少的情况下,生产的效率与质量稳定性却进一步提高。就拿陶瓷工厂中的检砖环节来说,传统的人工肉眼检砖工作模式下,不仅需要大量工人,还常常出现错检、漏检的情况,产品优等率并不稳定。而此前,新明珠集团和阿里云联手发布了AI质检系统,最快检测速度可达到60片/分钟,检出率达到97%以上,误检率仅1.5%,完胜人工。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当下越来越多的生产型陶企投入使用AI智能拣选设备。此前,陶城君在走访高安产区时就发现,罗斯福、瑞阳等产区头部厂家已经用上了阿瑞斯的天眼系列智能拣选系统。
某陶企表示,哑光类产品流行,但因为其没有抛光,针眼、落脏等问题难以人工肉眼检测出来,因此产生的订单投诉很多。而“用上智能拣选设备后,有利有弊,利是客户投诉少了,弊处是生产线优等率下去了,这样倒逼工厂生产更加精细”。
事实上,陶企数字化转型的优势不仅仅在生产制造环节体现,还涉及到研发设计、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整个产业链的运作环节。
如在仓储物流环节,金意陶通过数智化改造,用大数据代替传统的“找货全凭记忆”的低效模式,实现智能分区、提前分拣和快准装运,发货速度从之前的超过37个小时,缩短为约24个小时。
在采购环节,张旗康向媒体介绍,“过去,原材料采购的整个质检流程要走7天,如果质检不合格,那就7天后从仓库‘铲’运出去退回给供应商。”数字化转型之后,通过借助先进检测设备和各种数据模型,确认原材料是否合格只需要3分钟。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此外,在经销商的快速调货、减少库存方面也同样有着巨大优势。专业人士表示,数字化转型对于多产品线的大型陶瓷企业集团而言更加有利,其生产制造体系庞杂、经销商网络体系布局广泛,需要自身具备良好的管控能力,而信息系统的引入则可将体系内资源高效调配,并通过标准流程固化,实现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及成本的降低。
5年内全面普及?
陶瓷产业数字化难在哪
2021年3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数字化发展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2021年12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要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推动建筑陶瓷行业领先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和升级。
随着国家对于数字化制造的大力推动,建陶行业面临数字化升级转型问题。尽管当前业内有一批陶企在积极推动,但大多数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依旧没有头绪。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研究咨询部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在对国内企业的调研中发现,目前的智能制造浪潮依然普遍存在大企业唱戏、中小企业观望的情况。
业内不少陶企也曾反映,“买回来一堆软件,但实际没用上”。还有行业上游设备商表示,行业内存在着工业系统平台接口不统一、工业大数据开放创新能力不足等瓶颈,急需国家层面开展全局性谋划和系统性部署。
此前,博依特科技CEO、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节能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李继庚博士曾向陶城君分享陶瓷行业智能化转型需遵循的原则:
对企业来说
1、走跨界集成、协同创新之路,主动与相关行业合作;
2、坚持先易后难、逐步实现的原则:首先,提高企业自动化水平和装备水平,其次,要主动融入工业智能化技术产业生态圈,主动推广应用新技术;
3、积极参与“企业上云”,提高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精细化和优化管理水平。
对行业来说
1、组织力量,做好规划,着力研发面向陶瓷行业智能制造的关键共性技术,如行业专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APP等;
2、行业要支持既懂互联网又懂陶瓷工业生产的高端技术研发和服务公司的发展。
记者:房耀坤
(文章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