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各大上市陶企半年报悉数出炉。通过对报表中数据的分析,《陶瓷信息》发现,西北地区成为陶企一大新的业绩增长点。
而在上市陶企之外,2023年还有湖北、江西两地的陶企在西北地区相继布局产能。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五省区构成的西北地区,不仅有着丰富的陶瓷文化和原料等资源,而且可以覆盖我国西北、西南市场甚至销往中亚,有着生产和市场的双重优势。
上市陶企
西北地区最高增长22.05%
2023上半年,西北地区成为蒙娜丽莎国内增长最多的区域,营收1.75亿元同比增长11.99%,增长绝对值约为1900万元。

(图片来源:陶瓷信息-公众号,侵删)
东鹏控股在西北地区同样表现亮眼,该区域上半年营收2.52亿元同比增长22.05%,增长绝对值超过4500万元。其西北地区的增幅在全面增长的国内区域排名第二。

(图片来源:陶瓷信息-公众号,侵删)
另有上市陶企在西北地区也抗住了压力,该区域上半年营收8590.48万元仅下滑1.92%,成为其在东北地区之外表现最为出色的区域。

(图片来源:陶瓷信息-公众号,侵删)
湖北、江西两家陶企布局西北
2023年4月26日,湖北龙头陶企杭瑞陶瓷传出消息称其成功拍下甘肃凯斯瓷业,包括后者原有的920亩土地使用权、房屋建(构)筑物、机器设备及管线等全部资产。8月8日,甘肃金杭瑞陶瓷顺利点火第一条生产线,开启发展新篇章。

(图片来源:陶瓷信息-公众号,侵删)
据介绍,甘肃金杭瑞陶瓷共计划投产6条生产线,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后的瓷砖年产量可达5000万㎡,产品除了在西北地区销售之外,还将拓展至西南市场,同时也是杭瑞陶瓷企业在全球视野下进行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
同样是在今年8月份的8月10日,新疆指南针陶瓷举行了开工点火仪式,该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有2条墙地砖生产线,预计年产值可达3.5亿元。据了解,新疆指南针陶瓷是由江西指南针陶瓷投资,此前先后经历了伊犁恒辉陶瓷和伊犁闽陶陶瓷等名称更迭。

(图片来源:陶瓷信息-公众号,侵删)
新疆指南针陶瓷董事长沈建华表示,其产品主要面向新疆市场,随着国家“****”倡议的推进,还将快速打入中亚五国市场,其有信心在新疆站稳脚跟,把企业做大做强。
除了湖北和江西两家陶企先后在西北地区投资建厂,近年来以新明珠、新锦成为代表的广东陶企也加大了在西北地区的开拓力度。例如新明珠旗下的萨米特瓷砖已在西北布局中心仓,并通过今年2月份召开西北区域新春峰会等营销举措,为当地经销商赋能。
根据《陶瓷信息》2022年“陶业长征”数据,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共有陶瓷厂49家、陶瓷砖生产线75条、瓷砖日总产能145.8万㎡,按310天计算总年产能为4.52亿㎡。
西北地区资源和地理优势
湖北和江西的陶瓷企业在西北投资建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看中了当地的陶瓷原料以及能源等资源优势。
例如,甘肃金杭瑞陶瓷所在的白银市,拥有丰富的陶土、石膏、石灰石等自然资源,包括高铝质硬质粘土、高硅风化瓷砂、石英砂等6大类陶瓷原料,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煤气和煤炭资源,煤炭储量达15亿吨,非常适合生产陶瓷砖产品。
此外,甘肃还有着悠久的陶瓷发展历史,位于白银市平川区的陶瓷小镇已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而且是甘肃省首个以陶瓷为主要元素的特色小镇。

(图片来源:陶瓷信息-公众号,侵删)
在自然和人文等资源之外,西北五省区广阔的国内市场以及连接中亚的国外市场,也是吸引广东、湖北、江西等陶企布局当地的重要原因。
根据西北五省区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共计3470.64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共计3488.08万㎡、销售额共计2724.36亿元。
其中,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住宅销售面积依次为1173.1万㎡、764.5万㎡、315.36万㎡、110.68万㎡、850.29万㎡,共计3213.93万㎡;住宅销售额依次为1230.88亿元、454.07亿元、216.49亿元、81.56亿元、491.93亿元,共计2474.93亿元。
2023年是共建“一 带 一 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中国与“一 带 一 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12万亿美元。其中仅在202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额已达70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0%。各地陶企在西北地区加大布局力度,无疑也是看到了“一 带 一 路”倡议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
(文章来源:陶瓷信息-公众号,侵删)